当前位置:万安文案名人名言内容页

经典读书的名言39条

2024-08-01 19:12:02名人名言访问手机版

  经典读书的名言39条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读书的名言39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一个人只应该读自己想读的书,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个任务那就收效甚微。

  2、在读书时就把所读的书分为五类:即"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资考之书"。——唐甄

  3、功幼而失学,曾读书背书,虽不解其意,而获证其句逗。——启功

  4、养成读书的习惯,对孩子是很重要的。现在有的孩子家庭教育基础不好,家长没能让他们在读书中得到乐趣。孩子应该有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我在看书时,一看到好的文章,就要叫第三代过来,说"这篇文章很好玩",然后再讲给他们听,想以此来培养他们得到读书的乐趣。

  5、对于做实际工作的人,要"破"万卷书,确实是不容易的,读破几本书就不坏,凡是精华——也就是比较正确地概括了前人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书本,或者说是"好书",应该反复地读,不厌其烦地读上千遍,把它读"破",那才能生巧。读破之意在于通,引证自己的经验,加以融会贯通,书本知识才能成为你所掌握的工具。为什么要反复读呢?是因为每一次重读好书,读破一本或几本典范性的好书,可以比喻在作战中攻克一个主力堡垒,这一仗打胜,其余残敌,只消用扫荡战就可以顺利地解决了。——陈原

  6、研究如何编制书目,如何利用书目的学问,便是目录学。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都十分重视目录学,认为目录学是入门之学,是读书治学的基础知识。书目即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供人们查找的一种工具书。有些书目还有内容提要,并告诉读者哪些书应该读,哪些书不必读,以及阅读时应选择什么样的版本等。这种书目对于读书治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指示门径的路标。——陈宏天

  7、读书使人精神文明,劳动使人物质文明。

  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9、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余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史典

  10、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淮县署中寄舍弟》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法]鲁巴金

  13、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

  14、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作者:(清)蒲松龄

  1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作者:卢梭

  16、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17、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18、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卢纶

  19、读书贵在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陆九渊

  20、读书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2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2、书不仅仅是生活,而且是此刻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23、书是航向夫际广阔生活的船只。——凯勒

  24、理智总是在自己犹豫的时候已经抓住幸福了张路霞只是你有心,哪怕一万次也能创造出美好的奇迹。——邵玲

  25、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绝不能平平庸庸,马马虎虎的虚度此生,只要我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我就不是凡人。

  26、读书能使人充实,否则须欺世有术。讨论能使人机智,否则须天生聪颖。笔记能使人准确,否则须记忆特强。四二三世界读书日,告诫朋友要读书,还要会读书,否则无知而显有知。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中国)

  28、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作者:孟浩然

  29、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象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

  30、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31、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 ——拿破仑

  3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仅次于选择益友的事,莫过于选好书籍。 [德]考尔登

  3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梦见鸡蛋)

  34、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就应"模仿"你自我,成为你自我。——(美)莫尔兹

  35、人生颇富时机和变革。人最自得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 ——亚里士多德

  36、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伤。——布莱克

  37、不念书的人,思想就会遏制。——狄德罗

  38、念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徐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徐徐释,以至交融意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宋]朱熹

  39、万般皆下品,唯有念书高!